项目新闻

大地之子 | 乡村合作组织工作坊
时间:2019.03.29浏览:3474次


继去年10月,“大地之子计划”于融侨水乡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初阶工作坊后,近日,项目组在福建农林大学延续举办了为期近四天的进阶工作坊。本次进阶工作坊,针对20位大地之子的需求,以乡村合作组织为焦点,聚焦了合作社、乡贤、爱故乡、农业技术、妇女组织等多方位话题,意在帮助大地之子拓展视野,增强乡村工作的能力建设。



21日上午,算是今年榕城开春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天,对于大地之子而言,也是最火热的一天。近三个月没碰面的伙伴们,逐一分享了自己的近况以及所需支持:


去年忙于建设,今年忙于以各种社团形式组织活动,包括茶艺社、植物科普社、合唱团、画画社等,让社团和学校互动,把自习时间变成社团课程,让活动常态化发展。

——2018届辜燕萍


最近除了村里事,也参与编撰福建省乡村振兴蓝皮书,很想去大家的村庄看看。

——2018届吴军和


最近忙着怎么让自己更放松一点,今年是村委工作第二年,工作方式、团队、定位都会有调整,今年忙着怎么样分工把权力往下放。也在忙着调整、布局一些东西,个人在村子会做一些事情,一是跟返乡年轻人在抖音上面做一些电商的事情,二是跟做米酒的人合作,他生产,我们代购。需要支持的事情是,在转换的不同层面中,跟村两委的班子,他们如何适应权力往下放,希望知道怎么让农村村干部独挡一面。

——2017届林萃斌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是最忙的阶段,后山的30多亩的荒地承包下来了,自己梦想的荒地变耕地正在实现,比较心慌的是不知道种什么。

——2017届何梅英


最近忙着沉淀,个人、产业层面,让团队能够独挡一面,自己可以跳出来。自己去年刚进入村两委,很多事情需要学习。最近开心的事情是带动了村子8户13个村民,他们已经能够去带动更多人,进入村委也是他们推动。个人产业层面,第一个三年计划至第二个三年计划,从果树种植到果树认养、社群支持的状态。

——2017届陈斌鑫


2015年回村,很少有反思的机会,现在自己在忙着增加村庄收入、村庄信息化,筹备三月三的民俗活动。今年做的跟去年有区别,原来是亲力亲为,今年是决定村两委不参与,让民间组织来做,去年成立民俗协会。村里自组织还不成熟,需要带出来学习。不能太过于依赖个人。最开心的是这半年以来在陪老婆,专职司机,很开心。感到需要支持的是产业问题,村庄没有支柱产业,而是外向型的沙县小吃。经过三五年,产业还是没有起色。

——2017届邓享尧



伙伴们讨论对项目的想法和需求


      虽然伙伴们在春节前后,都有互相走访和交流,但毕竟本次工作坊是今年第一次活动,在分享的同时,对大家而言,即是对去年的总结,也是对今年的梳理。随后,大家分三组讨论各自对项目的想法和需求:


大地之子项目接下来怎么做?


一是20个大地之子要更多相互了解,多走动,推动村庄治理、产业发展、资源对接;二是多选择有公心的导师支持;三是项目如何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出1-3个榜样,把他们的变化做成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四是去到江浙一带,看看外地乡村发展的路径,参考学习。

——组一


一是大地之子最重要的是人的作用,不同人的特长、互相交流学习;二是鼓励返乡青年支持农民,吸引更多返乡青年;三是当地政府、领导更多的了解支持;四是形成一个网络,把每个人都连接起来。考察学习的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一点。

——组二


最看重的是大地之子是一个有公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团体,这是形象;希望这一群大地之子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项目组会去梳理村庄,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自身能力的提升是很重要的。从村庄角度来讲,多学习懂得怎么样去团结和凝聚人心。

——组三


下午,邀请到了著名的乡建专家邱建生老师为大家讲解中国乡建历史,同时就《合作与乡村的未来》同伙伴们讨论了“农村怎么了?”“今天为什么乡建?”和“农村主体性是如何一步步失去的?”等话题。


邱建生老师和大家交流乡建


为促进大地之子共同体的发展,原本没有特别安排的“大地之礼”,也被伙伴们在晚上提出来探讨。大地之礼作为大地之子所在村庄的优质农产品,自2017年便开始由大地之子自发筹备,并开始推向市场,同时得到了融侨等多家单位的认可。虽然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目前还没有有一个健全的团队去负责运营。大家也借此契机,从20位伙伴中,选出了7名时间充裕,对销售有经营的伙伴,组成团队,为大地之礼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而探索。


大地之子投票选出合适的大地之礼负责人


22日上午,邀请到了农科院专家陈永快老师为大家讲述现代农业的一些科技策略,农科院一直是20位大地之子合作的导师团,无论是良种提供还是技术指导,农科院专家早就和大地之子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本次课程,陈老师通过PPT和视频相结合,为大家讲解了发酵床养殖,全自动化制种技术等先进农业的实操技术。


而后,农大乡村振兴班班主任张俊娜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中国当前合作社的状况。俊娜老师认为,合作社做的是服务,而不是大家所认为的生产。她说,与单个农户的农业经营方式相比,农业合作社能实现单个农户所无法实现的集体能力,例如提高农户在市场中的谈判力量、规避市场风险、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等。总的来说,与个体农户相比,农业合作社具有更高的效率基本是学者们一致认同的。


农大乡村振兴班班主任张俊娜老师分析真假合作社


鉴于两届大地之子,扎根乡村后开始逐步引进乡贤的力量助力村庄发展。本次研学营,也邀请了项目发起方福建日报记者通联部主任薛东。薛主任曾经就如何引进乡贤力量,大力支持过2017届大地之子林萃斌,并协助成立了壁洲村振兴促进会。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薛主任和林萃斌共同就《乡贤与乡村振兴》展开了分享。


福建日报社薛东主任结合大地之子林萃斌所在的璧洲村案例,分析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力量


薛主任提到:“新乡贤作为乡村振兴的积极有生力量,他们与大量朴实农民党员为主体的村支部在视野、实力和资源掌控能力上,存在很大差距。”同时,抛出了两个关键性问题:村党支部如何加强和改善对新乡贤的领导?如何团结和带领新乡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3日上午,再次邀请了张俊娜老师为伙伴们分享合作社,俊娜老师结合大地之子张云波和周建仁的村庄合作社案例,为大家剖析了当前合作社的各种问题(精彩内容,后期推出)。


光泽县止马镇仁厚村省派驻村书记齐子龙解析该村大地之子周建仁负责的联农合作社运营模式


乡村妇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下午,项目组邀请到了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叶晶晶为大家分享如何组织乡村妇女。作为一名90后,叶晶晶在当时的驻村书记田纯森的指导下,从返乡竞选妇女主任至今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不仅组织妇女在家创业,同时带领妇女儿童在村里做公益活动,将下园村打造成了福建省“巾帼美丽家园”示范点。简短的一节课,让大地之子亲友团感受到了,乡村发展,不仅仅是大地之子能做的,而自己就可亲身参与其中。


最后的总结中,全程参加活动的林文镜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表示,无论是乡村建设还是合作社,自己之前都是限于书本所学,通过本次工作坊,让自己更加感受到了真实的乡村工作。“昨天老师所提到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我们大地之子所要思考和体悟的,希望大家的公心能够落到实处。”




“大地之子”计划是在共青团福建省委员会指导下,由福建日报社助村栏目、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滋农游学联合发起,福州市美和公益服务中心运营执行的乡村发展带头人支持计划。该计划致力于通过挖掘有公心、有领导力、有行动力的乡村发展带头人,并为之提供持续三年的资金支持、村庄诊断、能力建设、资源链接、跨界合作等多样化支持,进而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林文镜慈善基金会


城乡社区服务推动者和资源提供者,旨在发扬和传承林文镜先生爱国爱家乡精神致力于“让家乡美好、让社区幸福”。





分享到:
联系我们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100-2号融侨中心11层 邮箱:lwjfoundation@163.com 电话:0591-86325625
Copyright © 2025 福建省林文镜慈善基金会 电话:0591-86325620 邮箱:lwjfoundation@163.com 闽ICP备17024850号-1
技术支持:海西天成